工作,学习,生活,这里将会有一些记录. 备用域名:http://meisw.51099.com 注册 | 登陆
浏览模式: 标准 | 列表分类:业界新闻

互联网公司完善商业模式需完成七件事情

北京时间1月9日消息,现在,几乎每一个科技公司都在谈论有关商业模式的话题,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撰文批评 Facebook的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到底什么是商业模式?维卫克•瓦德瓦(Vivek Wadhwa)日前在美国知名技术博客TechCrunch上刊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瓦德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的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高 级研究员,目前担任杜克大学商业化创业中心的研究总监。

 

以下就是文章全文:

建立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你的客户真正需要哪些软件产品或技术,并乐意掏钱购买这些软件产品或服务。这是一个反复摸索的过程,初成立的科技企业经常做不到这点,因为购买或使用他们服务的客户太少。所以,不要低估了验证和测试有关商业模式想法的重要性。

开发合适的软件产品通常是很难的。但是,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才是真正的难题。所幸的是,商业模式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神秘。它只是一个有关如何创造收入和利润的思想和方法,描述了一些公司的长期战略和日常运作方式而已。

互联网公司经常会制定一系列详细的商业计划,来显示乐观的市场份额预测。即使是在规模达10亿美元的市场中只分得了一杯羹,那依旧是有利可图 的,对不对?一厢情愿的想法固然不错,但是当谈到建立商业模式的时候,你就必须面对现实了。商业模式虽不尽相同,但具有七个基本组成部分:

1 接触客户。爱默生有句名言,叫“一招鲜 吃遍天”。但现实情况是,即使你有这种本事,客户也不一定会有找到你。即使知道谁是你的潜在客户群,但要让客户认识你的软件产品或服务通常比较困难,而且 花费也极其昂贵。你一定要通过互联网找到这些客户的电子邮件,或者使用老式的方法,利用广播媒体、平面广告、直邮或电话营销。而这些潜在的客户不太可能一 直在等待着接收你的电子邮件,他们也可能不会回复你。所以,一定要确保你知道如何将你的软件产品介绍给这些目标客户。

2 使你的软件产品具有差异化竞争力。你可能会认为你已经找到了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你的竞争对手也会有同样好的办法。这个市场总是充满竞争,不管你是否意 识到这一点。聪明厂商知道如何开发独特的软件产品定位策略,突出软件产品的真正价值。你需要完全理解竞争,并有效地向客户传达你的软件产品所具有的独特优 势。

3 定价。你必须做出的最基本的决定,就是要明白你应该为你的软件产品或服务向客户收取多少费用。了解客户的价值,然后估算你的总成本,分析竞争环境,并制定你的长期战略。为了公司的生存,你的软件产品的价格必须高于其整体成本。

4 销售。说服顾客购买你的软件产品,这也是一个企业家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任何时刻,你都要兜售你的软件产品。所以,你必须了解如何才能达成交易,并将必要的销售过程进行整理,而这个过程必须仔细设想。要记住测试你的销售策略,就像测试你的软件产品那样。

5 交付/发布。选择在互联网上发布软件产品的确很方便。零售或互联网商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不同的软件产品类型,你必须有正确的发布途径。您的软件产品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以方便将其交付到客户手中。

6 支持客户。除了指导顾客如何使用你的软件产品,你需要确保你能够应对软件产品中存在的缺陷和退货,回答有关软件产品的问题,听取并采纳用户有关改善软件产 品的建议。您可能需要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将你的软件产品集成到他们的产品中。如果你的软件产品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您可能还需要提供24 / 7热线服务或网络支持。

7 获得客户满意度。创业公司能否最终成功,要取决于一个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满意的客户会成为你最好的销售人员和忠实用户。不满意的客户会让你蒙受很大的损失。

在商业模式中,所有这些要素必须结合起来应用。不过,你不必在成立公司的时候,从头开始制定商业模式。你可以以学习竞争对手和其他市场作为学习的开端。它不仅能够提供宝贵的成功经验,还让你汲取失败的教训。

您可以像开发您的软件产品那样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你就可以着手准备创新发展策略。像你的软件产品一样,商业模式可能会需要好几个版本才能成熟。在实践中探求真知吧。

联想X61笔记本中美两地价差15000元

联想X61笔记本中美两地价差15000元

http://tech.sina.com.cn/it/2007-10-31/13301824714.shtml

 

以后都不买联想的产品

升级到RHEL 5的四个理由

【IT168 开源评论】有的时候,你不想因为一些重大的升级而带来麻烦事。比如说,一些人认为现在并没有足够好的理由使自己的Windows系统升级到Vista,大部分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都持观望的态度。但是,一些软件产品的升级却绝对让你有理由去尝试,譬如说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RHEL 5)。

    以下列举了我认为有必要升级到RHEL 5的四个理由: 

    1、虚拟化管理 

    “虚拟化”现在成了时髦词汇。数个月之前,Novell公司的企业版操作系统SLSE 10已经开始支持Xen虚拟化程序。 

    基于Linux内核(Kernel-based)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即KVM——是最新的Linux内核(2.6.20)中的最热点功能。另外,一些开源项目中也加入了对虚拟化技术的研究和研发,比如OpenVZ、SWSoft、Parallels项目. 

    Red Hat在RHEL 5里增加了虚拟化管理功能,这样就使任何用户都可以在Linux平台上安装虚拟机(Vrtual Machine,VM)——最起码他们可以尝试去安装。为了成功安装一个虚拟机。使用RHEL 5,任何相当有经验的系统管理员都能够毫不费劲地创建一个虚拟机。而且一旦安装成功,还可以很方便地对虚拟机进行管理。 

    在这之前我曾经和IDC公司负责调查的副总裁Al Gillen进行过一次交流,他表示,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虚拟软件进行管理、采取预防措施,以及跟踪是RHEL 5最具竞争力的功能之一。RHEL 5的推出,使得Red Hat在虚拟化的战争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突击战。 

    使用这些现有的虚拟化软件包,可以让用户通过一个虚拟机做以前需要3—4个硬件服务器才能完成的工作,这就为用户削减了IT成本。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捆绑虚拟化软件、虚拟化管理和操作系统到一个软件包中,从而节省现金支出。如果我是一个渴望降低IT成本的首席财务官,RHEL 5无疑是非常适合我的——有哪一个首席财务官没有这个想法呢? 

    2、增强的存储功能 

    你的简单工作组或部门服务器可能通过使用一块硬盘或RAID(硬盘冗余)来完成业务,但是现在的一些关键服务器要求更高的存储技术,这可能会让你感觉无能为力。通过使用Red Hat集群套件、Red Hat全球文件系统和集群逻辑管理等,Red Hat实现了让你可以在本地服务器上、你的存储区区域网络SAN、跨群集上管理大量存储数据的需求。 

    RHEL 5还支持iSCSI磁盘阵列,以及具有“以太网远程直接内存存取(RDMA)”功能的InfiniBand。对于那些喜欢在一个文件系统进行大数据量存储的用户,RHEL 5的Ext3文件系统现在将支持16T的文件系统——这已经不小了。 

    如果你已经使用了Verits来管理你的企业或数据中心存储,不要担心,你可以继续使用它,赛门铁克公司在3月15日宣布如果客户采用RHEL 5的话,它将免费提供它的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Veritas Cluster Server和Veritas NetBackup等功能。 

    赛门铁克还发布了一个测试版的程序,来结合它的Storage Foundation和动态多路径技术到其Xen虚拟化软件中。假如这个计划运行的话,它将允许管理者来使用和集中化管理虚拟机中的存储虚拟化和I/O多路径技术。 

    这里又出现了“虚拟化”这个词,通过结合虚拟机和虚拟存储,Red Hat已经创建了这样一个系统:对技术专家、数值计算专家、会计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功能强大而且花钱又少,它还有什么不让人喜欢的呢?

3、安全性 

    Linux已经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操作系统。在RHEL 5中,Red Hat已经使得它的增强安全Linux更容易部署和维护,这是所有早期版本的Linux所不能媲美的。 

    许多Linux系统管理员都知道,对于安全增强Linux有一个令他们难过的问题,就是合适的配置是他们的一个主要的心头之痛。它如此令人讨厌,以至于很多管理员都直接把它关闭。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多少针对RHEL应用程序预设的策略,你不得不亲自动手来实现它。但是这是一个安全专家的工作,而不是大多数系统管理员所能完成的。现在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通过针对170多个应用程序的预设安全增强策略,你的大多数应用程序将可以安全地运行,而且没有任何的混乱现象发生。 

    如果你还是遇到了麻烦,Red Hat还提供了一个安全增强Linux的Troubleshooter过滤器。这个工具可以非常容易地帮你指出一个应用程序是否与一个安全策略冲突。更完美的是,它可以告诉你如何修补该策略,以便该程序可以安全运行。 

    对于有些公司来说,购买任何产品前需要产品具有安全测试证明。IBM的硬件和RHEL 5已经得到了以下安全认证:通用标准(Common Criteria)EAL 4+、标签式安全保护轮廓(LSPP)、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保护轮廓(RBAC)和LSPP受控访问保护轮廓(CAPP)。 

    4、增强的应用服务器功能 

    IBM和Red Hat目前都在致力于实现一个新型的实时Linux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平台。这个新的平台包括IBM WebSphere Real Time,一个实时的J2SE(Java 2平台标准版)Java虚拟机,和一个运行在IBM System x和基于AMD和Intel芯片的BladeCenter服务器上的实时版本的Red Hat企业版Linux 5。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把信用卡操作或任何实时的Java应用程序迁移到Linux上,RHEL 5将值得你关注。当然,通过Red Hat自己的JBoss,你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创建高性能Java应用。 

    在RHEL 5中提高的不仅仅是类似实时应用程序之类的东西。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开源开发组合LAMP(Linux、Apache、MySQL、PHP/Perl/Python)中的PHP功能方面,RHEL 5已经全面支持PHP 5.1.6,而RHEL 4则仅仅支持PHP 4.3.9,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尽管把你的应用程序从PHP 4升级到PHP 5可能是一件比较耗费时间的工作,但是你的用户将获得性能上的极大提高,所以还是值得的。 


    本文中只是讲到了Red Hat在RHEL中的一些变化和新增的软件。至于更多的东西,我们无需讲述。我相信,仅仅是以上四个理由就可以让任何公司考虑从老版本的Linux系统升级到RHEL 5。 

    当你看到RHEL 5的虚拟化技术和存储成本的节省,以及他的高端安全功能和增强的应用程序支持,你不得不承认对于任何服务器操作系统,诸如Solaris、Server 2003、AIX等,这个Linux操作系统都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RHEL 5是第一个21世纪的操作系统。无论公司规模的大小,都应当考虑去了解一下它。

开源身兼重任:Linux应用服务器前景

来自:IT专家网独家
在2005年,Michael Dortch,Robert Frances Group集团的执行编辑和IT基础设置管理战略主管,撰写一份比较Linux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和微软的Windows,以及Sun Microsystems的 Solaris的总体拥有成本的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Linux很轻松就赢了,促使Dortch建议所有的IT经理们都至少要给任务关键的数据中心任务中的Linux应用程序服务器一次更严肃的审视。



  今天,Dortch在SearchEnterpriseLinux.com的采访中再次谈到了这个话题。成本的优势仍然存在,但是现在除了价格之外还有几项考虑,DortchIBM WebSphere 和JBoss.com两个中间价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并且针对IT经理们对于如何寻找最适合他们的IT环境的方式给出了建议。

  SearchEnterpriseLinux.com:你的研究说,JBoss 和IBM的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Community Edition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那么IT经理们需要了解的两者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

  Michael Dortch:它们都是最快增长的开源应用程序服务器。

  从那个时候起——特别是自从——Red Hat 收购了Jboss,他们使其相对WebSphere Community Edition具有更大得多的竞争力。Red Hat的客户应该注意到,公司已经将其扩展到了平台提供商,不仅仅是操作系统提供商。他们不仅仅扩展他们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的业务,还有整个的平台市场。今天与WebSphere进行了更多的角逐。当谈到IBM的时候,他们非常热烈地追随Jboss。

  我们建立了一些主要的选手。什么时候IT经理们应该知道该审查他们的选择了呢?

  当你与IBM谈到WebSphere Community Edition的时候,他们喜欢指出基于Apache Geronimo的事实(编辑提示:在2005年的10月,IBM宣布了Community Edition,这是WebSphere应用程序服务器基于Geronimo的免费版本。)然而,说道Geronimo的时候,终端客户就需要祈祷了,因为它带来如此之多的选择。这是一个模块化设计,可以做任何配置,除了咖啡和面包圈。缺点就是用户们必须决定他们到底想要它作什么。这是一项繁重的组装任务。然而,当IBM提出基于社区版本的 Geronimo的时候,他们也把它从用户的手中拿开了,但是是以一种限制性的方式。

  另一方面,Red Hat对Jboss的收购,对IT经理们每天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操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是一次不错的收购,但是我关心的是Red Hat Linux 和Jboss不像它们应该的那样结合紧密。我的印象是Jboss的运行更像是业务内的业务,而不是Red Hat家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公司不得不把时间花在磨合上,让各种东西结合起来,他们所作的每个小时都是他们不能给客户的每个小时。在我的印象里面,我对人们和商业领导人的印象仍然是个问题。

  你如何建议那些正在衡量选择IBM WebSphere Community Edition还是类似Jboss这样的产品的终端用户?

  如果是一个喜欢创新的搞IT的家伙,但是将你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完成你的工作,让业务运转起来上面,那么就用IBM吧,它们可以为你很好地服务。

  如果你不想使用IBM或者其他一些主流的,传统的供应商——你业务感觉他们所说的“供应商锁定”——然后你就应该慎重考虑JBoss 和Red Hat。但是你必须要理解,你将会为了企业级别的支持和服务而付出什么,除非你不在意选择IBM 还是 Red Hat,或者他们的合作伙伴。事实是,Jboss或者Geronimo是一个开源的和免费获得的,这并不意味着你在上面运行业务也免费。

  如果你是一个IT经理,在一家技术公司里面,在内部拥有大量资源,或者你已经在支持Geronimo 和 Apache的开源社区成为一个著名的人士,等等,基本上你的业务不会死掉,如果所有这些突然的时间必须要服从变化,他们无论如何都直接体验到了开源的应用程序。

  好消息就是,现在IT经理们有一系列的选择。这不再是开源和私有。用户们现在可以购买内部有效开放的应用程序,但是要有熟悉的,被证实的支持和服务。
你已经写道,即使是Linux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对比私有的产品而言,可以给你节省资金,但是还有很多价格之外的因素。那么除了价格之外你还要考虑什么?

  支持。类似Red Hat这样的公司今天有更多的支持。这不是一个完全的线性平台;它不仅仅是Linux 加上Jboss。他们想要将其作为集成平台来销售,通过这种方式,如果我是IT经理的话,就解决我的业务问题。对于IT经理拉说,收购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在于Red Hat现在在应用程序服务器方面比以前做了更多的考虑。许多IT人士都可能已经使用它了,因为许多Red Hat用户一开始都是Jboss用户。现在他们有了选择,可以通过渠道提供任何东西。企业IT人士们喜欢“一个声音”的思维方式,现在Red Hat就是这个声音。

  当你今天听到用户的交谈的时候,对话已经从总体拥有成本转移到集成,协作和企业级别的支持和服务。他们需要这些事情来在夜晚睡觉,并为他们喜欢怀疑的上司和同事们关于这些开源的和Linux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是否准备好业务的争论提供可靠的说辞。坦白说,Novell 和Red Hat在今天是两个选择,他们都在递送IT环境内的服务和支持非常有经验。

  开源应用程序服务器有一个开发人员的专门的社区。那么你建议客户参与并在上面寻找资源吗?

  今天的企业已经从开源世界中获得了很多经过首次验证的东西,并且把它们放到了任务关键的环境中,这个增长很惊人。开源已经成熟的概念表现在三个方面:社区,标准和技术。如果你看看企业是如何变化的,他们从开源社区中拿到了很多的工作,然后按照它们的需求将其进行采用。

  我对如何准备的最好的建议就是一个有关Christian科学监控的轶事。这个企业访问开源开发人员,然后允许它们在波士顿的CSM校园内碰面。CSM从这次交换中得到的就是与这个社区交互的机会,可以直接访问他们正在开发的项目。这不仅仅是一个用户群,而是一个开发者群,CSM可以在任何最有意义的地方插入他们自己的工作。

  在你的研究中,你反对总体拥有成本战略,并且用“成功时间”模型来代替。事情如何发生变化?

  许多IT家伙们今天都在担心,“私有技术A与类型B进行了互操作,那么供应商X的标准可以与供应商Y的标准合作吗?”然而,今天很多我们的客户都发现,使用Linux和开源应用程序服务器,群体的智慧解决了很多由于标准产生的问题。因为管理工具可以免费获得,并且具有延展性,他们发现,大销售是“便宜并且免费的”,但是现在“什么会让我的处理更快一点?”开源习惯是不贵的和免费的,但是现在IT发现了它的价值,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反馈和响应。

深度解析开源软件与赢利模式

在开源的世界里,研究与开发是分离的,二者由不同的实体完成。社区或志愿者进行研究活动,发布研究成果——源代码,而商业公司根据公开的源代码继续开发,将源代码转变为软件产品、服务,从而获利。这样,既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同时又能确保知识转化为可靠的商品。

“开源软件”的由来

2005年8月3日,以Firefox浏览器而闻名的开源软件领军组织之一Mozilla基金会,宣布成立一家名为Mozilla Corporation的全资子公司,希望通过这一盈利机构推动开源软件的发展。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全球开源社区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不少开源社区成员表示愤慨,认为这是对开源精神的玷污。然而,仔细追溯开源软件运动的来龙去脉后,可以肯定的是,Mozilla基金会既不是第一家,也肯定不是最后一家投入到资本和商业怀抱的开源组织。

20年前,由于无法忍受商业软件对知识分享和创新的压制与扼杀,里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率领一帮技术高手揭杆而起,向以微软为代表的商业软件组织发动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挑战——自由软件运动。

自由软件运动高举“自由、共享”的旗帜,大力揭露并批判传统商业软件组织封闭软件源代码,利用知识霸权扼杀创新的行径。它掀开了软件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到这一历史洪流中,而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斯托尔曼本人被尊为“自由软件之父”。

然而,在打倒商业软件知识霸权这样一个极端的同时,自由软件运动似乎在打造另外一个极端。斯托尔曼在批判资本的同时,却忽视或有意忽略了资本及商业运作对软件产业的促进作用,将“自由软件”与“商业运作”刻意对立起来。

自由软件的授权许可协议GPL中就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对立:你一旦使用了以GPL协议发布的软件,就必须在后续开发中永远使用GPL协议,不得用于商业目的。这种对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由软件的发展。

幸运的是,在对“自由软件运动”以及斯托尔曼的一片狂热追捧中,另一位著名人士终于对这种狂热和极端说“不”了。他就是《大教堂与市集》一书的作者、“自由软件运动”的理论家艾瑞克·雷蒙德(Eric Raymond)。

1998 年,雷蒙德和Debian工程的创始人Bruce Perens一道,号召用“开放源代码软件”(简称“开源软件”)代替“自由软件”。虽然这一举动被斯托尔曼斥责,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雷蒙德的提法。研究表明,“开源软件”一词的使用频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由软件”。

深层解读开源软件

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雷蒙德从概念和理论上清除了“开源”和“商业”之间的障碍,“开源软件”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商业软件”同样也可以选择“开源”。

“开源”的目的是方便知识共享,而商业化运作则是为了将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软件代码与文档转变为“软件商品”,从而使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他们更喜欢那些源码开放的自由软件,并不在乎软件背后是否有正规的企业提供升级、打补丁等服务,但是企业用户却不会为了便宜就信任一家随时可能消失的软件组织,享受免费的服务。

而要想深入理解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之间的区别,以及为什么开源软件也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就必须从软件生产的本质——“知识创新”谈起。

知识创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研究与开发。研究阶段的产物是纯粹的知识,不是直接提供给用户应用,而是提供给研究人员自己,作为继续开发的基础。开发阶段则是将研究成果加以商业化应用,将其转变为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的产品。

那么,按照这种划分标准,软件的源代码应该是研究阶段的产物,因为它们本身不能被用户直接应用,还必须对源代码进行编译、连接、打包、部署,并辅以齐全的质量保证措施与售后服务,才转变为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的软件产品。

由此,构思和编写源代码的过程可以看作是软件的研究阶段,而将源代码转变为软件包并提交给用户的过程可以看作是软件的开发阶段。

传统的商业软件公司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完全置于内部的创新模式之下,包括以下步骤:

编写源代码——申请软件专利——将专利转变为软件产品、服务。

而“自由软件”则完全与之相反,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完全由松散的社区完成。

不难看出,传统商业软件和自由软件是两个极端。前者对知识的共享和相互借鉴有一定的妨碍作用,而后者则无法保证将知识转化为商品。

而开源软件则采取了折中方式,它将研究活动与开发活动进行分离,由不同的实体加以完成:由社区或志愿者进行研究活动,发布研究成果——源代码。而商业公司继续开发公开的源代码,将源代码转变为软件产品与服务,从中获利。

这样,既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同时又确保知识转化为可靠的商品。社区成员可以借鉴并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每个人都只需要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便可产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累积效应。而企业将社区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产品,促进了社区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反过来又可以为社区提供大量资金。社区与企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开源软件不断发展、创新的良性循环。

开源软件的商业化历程

开源软件的商业化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萌芽阶段(1995年以前)

在1995年红帽软件公司正式成立以前,开源社区基本上没有考虑过商业化运作的问题。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探讨各种技术问题,在社区中发布各种很酷的开源软件新版本,几乎没人想到从开源软件中赚钱。

与开源软件有关的商业活动仅限于出售开源软件安装盘及书籍、印有开源软件标志的文化衫等小玩意。

但是这种商业行为当时并没有获得开源社区的尊重,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也被社区的成员嗤为小商贩。

当初谁也没有想到是,就在这群毫不起眼的小商贩中,竟然走出了两位后来在开源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们就是红帽软件公司的两位创始人Young和Marc Ewing。

探索阶段(1995~2001年)

1995年,Young购买了Ewing的股份,把新公司命名为红帽软件,同时发布Redhat Linux2.0。红帽公司的成立,拉开了开源软件探索商业运作的序幕。

在红帽的率领和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人从开源软件身上嗅到了商机,各种从事开源软件事业的商业机构蓬勃发展。在中国,1999~2000年间,短短两年就涌现出红旗Linux、中软Linux、蓝点Linux、冲浪Linux、TurboLinux、TomLinux等品牌,联想也推出了“幸福Linux”。

不过在这一阶段,开源软件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商业模式,大部分只停留在概念炒作层面。因此,当潮流退去后,一些当年大出风头的开源厂商也销声匿迹了。

发展阶段(2001~2003年)

2002年前后,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开源软件的神话也随之被打破。大量缺乏真正商业模式的开源软件企业面临尴尬境地,要么倒闭,要么退出开源软件市场。剩下几家经受住了市场锤炼的开源软件厂商慢慢冷静下来,潜心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在寻找的过程中,一些较早探索出商业模式的开源企业,挺过了IT行业的寒冬,发展迅速,如红帽、JBoss、MySQL等。

融合阶段(2004~2006年)

2003年11月,曾叱咤风云的软件巨头Novell收购了排名全球第二的Linux发行商Suse,借助Linux实现战略转型。

Novell的做法为开源软件的商业运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Novell的推动下,开源软件开始与商业软件和平共处,开源软件不再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而是走进金融、电信等行业大户的视野,刷新了在企业用户心目中的形象。

与此同时,原来在幕后支持开源软件的IT巨头也开始更直接地介入开源软件的发展。如IBM于2005年5月收购开源软件Gluecode,2005年11月率众成立开源文档基金会;SUN公司从2005年6月开始,逐步开放Solaris等多款软件的源代码。

困惑软件界许久的“保护知识产权”与“促进知识共享及创新”之争逐渐平息,现在关注的焦点转换为:开放到哪一程度以及以什么方式开源。

欧盟委员会曾于2004年3月以滥用市场垄断地位,违反欧盟公平竞争法为由,要求微软向其竞争对手公布必要的技术信息,并处以微软处5亿欧元罚款。2006年初,微软终于作出让步,开放Windows部分源代码。

这表明,自由软件和传统商业软件所代表的两个极端终于各让一步,初步达成妥协,妥协达成的折中点是就是“开源软件”。斯托尔曼所希望的自由软件战胜商业软件的结局并没出现,还是雷蒙德笑到了最后。

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

经过研究与归纳,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免费软件+收费硬件

IBM、SUN、惠普等公司,在开源软件领域投入巨大,但这一切并非是做善事,它们可以从配置了开源软件的硬件中获取巨额回报。

2.免费知识+收费书籍(培训)

开源软件出版商O’Reilly公司组织各种开源软件会议,推进开源理念和开源软件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以出售书籍赢利。中国的即时科研集团目前也在大力开展Linux培训,其赢利模式如出一辄。

3.免费程序+收费实施

一些开源软件厂商免费提供系统的程序代码,靠提供技术服务赚钱。JBoss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JBoss应用服务器软件程序完全免费,而技术文档、培训、二次开发支持等技术服务则是收费的。

4.免费社区版+收费企业版

对于一些通用软件,如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开源软件厂商一般采用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版本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利用免费版本软件为赢利的收费版本创造或维持一种市场地位。这种模式较为普遍。

例如,MySQL产品就同时推出面向个人和企业的两种版本,即开源版本和专业版本,分别采用不同的授权方式。开源版本完全免费以便更好的推广,公司通过专业版的许可销售和支持服务获得收入。

5.开源软件+商业软件

将免费的开源软件与可赢利的商业软件捆绑销售,以开源软件带动商业软件的销售,这也是不错的商业模式。

比如Novell就将自己原来丰富的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迁移到Linux平台上,通过与Linux捆绑,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综合解决方案。红旗和Turbolinux也在积极加强与应用软件厂商的联系或自己开发商业软件,通过附加更多的商业软件来增加收入。

6.免费软件+收费专业服务

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SourceLabs公司和SpikeSource公司。这些公司并不主推自己的产品品牌,而是与多方开源软件厂商或社区合作,利用他人提供的开源软件,提供技术测试、集成、维护等服务。

这种模式中,公司的角色跟原来的系统集成商有点类似。他们把开源软件打包到事先经过鉴定、并且受支持的标准化堆栈中。为了让各种各样的软件组件正常地协同工作,他们帮助客户配置及测试这些软件组件,而预先设计并经过鉴定的堆栈有助于缩短配置与测试时间。

结语

目前在中国,对于开源软件的商业运作问题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是依然按照传统商业软件的模式来运作开源软件,从国际开源社区那里免费地获取源代码,稍作修改后变成自己的产品,然后出售软件许可。

二是紧抱“自由软件”的陈旧概念,认为软件产品就应该“自由”(其实是免费)地使用,低估了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与全球正在积极推进的知识产权保护做法背道而驰。

“开源软件”强调的是“开源”,可不少人和公司依然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另一款或另一种产品,这是十分危险的。现在,IBM在开源,SUN在开源,甲骨文在开源,微软也在开源。等到某一天,微软完全开源了,国内的这些“开源软件”企业还有什么卖点可以鼓吹呢?

中日韩Linux项目组建新公司进入倒计时

来自:腾讯科技讯
日前,中科红旗新任CEO贾栋向腾讯科技表示,Asianux公司的组建将在年内正式完成。同时,今年也将有两个亚洲国家Linux公司新加入Asianux。

Asianux是中日韩三国民间企业所推出的一个联合Linux品牌,在亚洲统一推广。三家企业分别为,中国中科红旗,日本Miracle Linux公司,及韩国韩软公司。 2006年4月,中科红旗曾对外宣布,Asianux公司的总部会设立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并成为Asianux开发、技术支持和营销活动的中心。

贾栋介绍,Asianux公司正式成立后,希望在3年内成为亚洲市场排名第一的Linux企业。而中方有望担任新公司的首位领导者。

根据介绍,新公司有望在年内正式获批。同时,2个月后将有两个亚洲国家的Linux公司新加入Asianux,使三国变成五国。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扩充,贾栋表示,一年后,Asianux公司所囊括的公司将变成7家。不过,中科红旗没有介绍即将加入的公司的名单及其所处国家。

此前资料显示,Asianux希望继续寻找其它亚洲合作伙伴,拓展市场范围,目标是IT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在10%以上的国家,例如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地。

目前Asianux采用的是共同研发Linux 操作系统,并由参与方独占当地市场及提供一线城市技术支持这一方式进行。按照进展,Asianux将于7月底正式发布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3.0版(Asianux Server 3)。中科红旗销售总监耿增强介绍说,从Asianux Server 3开始,Asianux将使用统一品牌,一改此前在各国市场采用当地各自公司品牌的做法。

耿增强也透露,Asianux有计划推出自己的桌面版Linux操作系统,甚至计划推出自己的移动版操作系统,以结束只有服务器版本的历史。只是尚未透露具体的时间安排。

IBM开放多项互操作性规范专利助力开源

来自:infoq
 IBM宣布永久性地开放其下多项知识产权的专利,其中包括SCA和SDO等这些专门为软件间互操作而设计的标准,其数目超过150个。如新闻中所讲:



  这次给商业和开源社区带来的好处是让处理设备之间、软件之间的兼容性进一步提升。IBM相信,这一举措最大的意义在于刺激行业的创新,且减少专利诉讼。

  IBM开源与标准化部门的副主席Bob Sutor补充道:

  “IBM传递给我们一个这样的信息:在开放与协作的氛围下才行业的发展与创新才会发生。如果某种新技术能在各相互竞争的厂商中都得到兼容,并且可以互换,那用户就会去选用它。我们相信客户对于他们一直以来所依赖的开放标准会更为信任。”

  在这之前,所有这些规范和协议的使用者都必须遵循IBM和其合作成员所定下的专利费豁免条款。而这次澄清并且统一了知识产权使用规则,鼓励人们更多地去使用这些公开标准。IBM希望其它公司和知识产权所有者也能作出类似的承诺。

  IBM为这次承诺开放的互操作性专利建立了一组网页, 并且在其首页中声明道:

  IBM提供了一份专利权“不主张”承诺(non-assert pledge),包括了下面清单中的那些规范。IBM计划在这份保证书中包含的软件互操作性规范,在此前都已在使用许可中包含专利费豁免条款。这些规范的使用者将自动获得专利权“不主张”承诺,无需采取任何行动。

  该规范的清单列表中,包括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SCA/SDO、XACML 1.0/1.1、XML 1.0/1.1、MTOM、WS-MTOMPolicy 1.0、OpenDocument 1.0/1.1、OGSA、OWL、SAML 2.0、SOAP 1.2、UDDI、WS-RM、WS-Security、WS-Addressing、WS-AtomicTransaction、WS- BusinessActivity、WSDL 等规范。

SGI转向安腾Linux平台放弃MIPS-Irix产品

来自:CNET科技资讯网
SGI公司计划在年底淘汰其Irix操作系统和MIPS计算机系统。
 SGI在其网站上宣布,在保持近二十年的在创新和多功能方面的领先地位后,MIPS-Irix产品将在2006年12月29日退出历史舞台。此后,SGI将只通过一些特殊协议销售MIPS-Irix系统,对MIPS-Irix系统的支持则将至少持续到2013年。



  这一举措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最近数年来,SGI一直在将自己的产品线向安腾芯片和Linux操作系统迁移。SGI的兴起得益于高端计算系统,尤其是高端图形系统。但是,随着主流计算产品的处理功能越来越强大,Sun、惠普、戴尔、IBM等原来面向企业的厂商将注意力转向了高性能计算,SGI遇到了困难。

Records:1112